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 - 浏览文章

学科方向二:动物遗传育种

【字体:

主要工作内容:采用微卫星标记、PCRSSCPRAPDSNP等分子生物技术,分析不同猪种群间遗传关系,进行了猪的杂优预测和筛选杂优组合,开展猪的地方品种的分子辅助保种研究,猪的主要经济性状QTL定位研究。采用数量遗传、分子遗传、生化遗传、细胞遗传方法深入研究猪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。在此基础上,运用先进的选择理论和方法,开展瘦肉型猪的选育工作,培育高产、优质、多抗的瘦肉型猪新品系及配套系。

优势特色:本学科方向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,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中做了大量研究工作,取得了一批档次较高的成果,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4项。培育的“湘虹猪配套系”和“湘益猪配套系”于2006年通过了湖南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,填补了湖南省的空白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柳小春教授指导的马海明博士的毕业论文“猪四个新基因的分离、物理定位及MyoG基因SNP研究”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。实行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,在地方猪资源保种上运用活体保种与分子保种相结合、保种与利用相结合的方法,密切结合湖南养猪大省的生产实际,为生产服务,又重视理论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。

可能取得的突破: 拟在DNA分子水平上开展地方品种猪的遗传标记、数量性状位点(QTL)定位、主基因研究,探明分子遗传标记与经济性状的关系,探讨猪的遗传病的遗传机制及在猪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、分子标记辅助渗入、标记辅助保种等方面研究上取得突破。

点击下载文件:
  【时间】2014/01/08 21:08:00
  【来源】
  【作者】